影响因子

临近下班,学院管博士后工作的老师发来一个网页链接, 原来是学院又搞了个博士后论文奖。看完评选通知,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科研做的如何不重要,只要影响因子高。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把通知中的评选条件贴出:

1.申请人为在站博士后且实际合作导师归属于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以唯一第一作者在本研究领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下同)大于9.0研究论文不少于1篇(如果是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影响因子大于9的论文,则需要按影响因子乘以1.5,然后除以并列作者数目)的申请者,直接获得A档资助。

3.符合下列条件的,需参加资助评审选拔:以唯一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研究领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大于6.0研究论文不少于1篇;或第一作者累计发表影响因子不低于10(如果是共同第一作者,则需要按影响因子除以并列作者数目);或唯一第一作者在本研究领域一区期刊(JCR期刊分区)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4.已经获得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RA A档资助的博士后,不得再申请本资助;获得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B档资助的博士后,可以申请本资助,学院资助金额减半。

第一条,明确只有自己人可以参评,显然是必要的。这一条,进步很明显。首先,用语表意非常简洁、精确。其次,我等贫农终于不用担心评委会因为自己是个吃瓜群众而怀疑是否符合“热爱XX、拥护XX、坚定XX”了。

第二条,很有意思。本研究领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大于9.0研究论文不少于1篇。这意味着,整个植物学领域就一本期刊Nature Plants符合要求。其它期刊需要看如何定义本领域了。

第三条,一看就是个候补条件,显然决策者为了防止万一自己接收的博士后不给力,有钱发都不下去,自己脸上无光。

第四条,与第一条一样的性质,不多说。

当然,这样的评选条件,不算最露骨的,见过很多单位更直接了当的评选通知。所以,在中国做研究,就是这么简单,你的论文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足够高,你就是人才,一切通吃;相反,如果你发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不高,你就是浪费社会资源的蠢材。巧合的是今天中午跟老板在实验室瞎扯淡的时候,跟他说我回去要想获得好的位置,必须要有6分以上的论文,最好是Nature系列的。他跟我说,Nature系列你就别想了,都是要烧大把钱的,我一刚入职的副教授没钱折腾。接着说,现在就是植物学那几本期刊发表的论文泾渭分明,做生物理论的基本来自美、英、法、德;组学的很大比例来自中国、日本和马普;生态的澳洲、北欧和美国较多。最后不忘调侃下我,你们中国发展太快,太有钱,美国植物学的越来越穷了只能找花钱少的事情做了。我竟然被他把话题聊死了。

我一直在怀疑,未来我是不是也需要拿着那几片叶子或者稻草去做生物材料?看着者评选条件,回想起偶尔瞧过的那些一堆表征,然后拟合一下,推一点所谓的机理就是15分起步的材料期刊,能有多少人不心动?在政绩的刺激下,影响因子的马太效应将越发凸显,天朝未来科研路途似乎也很清晰了。。。

还是洗洗睡吧


后记,早上起来,学院的老师给我QQ留言

不是论文奖啊 明明是资助优秀博士后

我昨晚写这个时候倒也看清楚题目了,当时也想过侃侃优秀博士与影响因子。但是觉得话题还是太敏感,照顾下某些人的感受为好(有个小插曲,两年前写过一个批评水稻高产QTL策略的论文,合作者担心分子生物的人员不高兴,让把批评的话写圆滑些,要知道那是学术论文)。看我博客的人虽不多,但是有不少分子生物学的看客,而且这些人里的很多早已把优秀和影响因子画上等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