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与不一样的2018

一转眼,2018没了。最后的几天都在老家,也没条件坐下来总结我的2018。只好在回到长沙后,坐在父母冰冷的餐桌旁,快速总结下。

第一件大事是喜得闺女,当然我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围着她转。这一年生活算不上艰辛,但是也确实不轻松。每天步行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上、下班。女儿出生后,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更是只有四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作为母女两的专职煮夫奔波于各式市场和厨房。后果就是留下了两位数的科研烂尾项目等待来年处理。当然,女儿茁壮成长带来的欢乐也确实给我增加不少生活乐趣和动力。另一个生活的主题是旅行。女儿出生后自由度极度下降,全年走了一趟美国俄亥俄州、去了几趟Sacramento和旧金山,年终又回国一个月。

学习方面去年说要初步学一下python和C++入门,结果一个都没完成的。倒是本不在计划内的LaTeX和CSS自认为初步入门了。利用学习到的那点LaTeX知识结合Rmarkdown等R包搞了一套自用的可重复性研究模板,确实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CSS主要还是用在网站和学生数据分析报告形成方面,然而还是不习惯在自己研究中用网页版的数据分析报告。另外,原计划学的美版微积分基础和信号控制论也没有完成。年纪大了,热情基本输给习惯了。

工作方面年初从悉尼大学转到UC Davis,年末拿到华农的Offer,换了三个国家过了两个夏天。工作基本还是围绕着叶片在转,工作也一如既往地不是课题组的主要方向。在澳大利亚是在表型组做生理有关的工作;到了美国则是在模型见长的课题组做气孔行为生理。然而,我又是幸运的,我所遇到的PI们都是非常友好和开明,给了我非常大的自由度。这一年在对生物物理方面理解有了较大的飞跃,也形成了几个不错的研究方向。此外,这一年我也开始思考一些基础的宏观生物学问题。其中目前依然没有解的问题有几个:A. 什么是性状(Traits)?B. 在研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描叙一个特定的器官至少需要多少维度的性状(i.e多少性状可以满足描述一个叶片特征的研究需要)?当然,还有更多的思考没有形成明确的问题,仍需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输入。

年底的另一桩大事是拿到了华中农大教授和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的Offer。其实,这个过程感触真的很深。我这几天时常在想,如果我遇到的不是这些前辈我是否能有今天的工作?在入职华农的漫长接触期(超过两年),彭少兵老师几乎每月都会跟我联系,提供各类咨询、建议和指引,截至目前给我发过的参考资料都快三位数了。就是在答辩前的几天,硬是在几个会议之间挤出时间给我单独过了几次报告内容和纠正英语发音。黄见良老师作为我的博士导师,给我提供过非常多的帮助和指引,每次汇报都会主动提出给我修改报告内容,面试的报告更是修改了两轮。学院的朱正宁书记,对我生活上的事情非常照顾,入职面试的各项事务更是亲力亲为。西班牙的导师Jaume Flexas和UC Davis合作导师Tom Buckley在我提出需要推荐信到发送只用了几个小时。当然还有很多前辈和同事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帮助。

工作的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主要可能还是我的方法存在严重问题,尽管两个女孩都很努力和上进,但是效果很一般。这一年我都在给她们‘灌输’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因为我越发确定: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策略的洞见能力是高影响力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基础,这是因为生理生态研究中未知环境因素和其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定存在。我曾经也提到过,通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础数学、物理和化学。我也在思考更加系统地培养她们的系统性思维和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文章方面每人应该可以产出个把还可以的文章。

科研产出方面,今年一共接受三篇论文:两篇发表在J Exp Bot上和一篇发表在Plant Cell & Environ上。学生一作的发表在J Exp Bot上的论文还被西班牙老板点评,算是一点小的惊喜。来年需要在华农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更多的挑战当然也是实现自己抱负的绝佳机会,希望能有更有品位的工作。

读书,我一直都不是很爱读书,主要是我总不能在放下书本后再次拾起。今年看了多少书我也不知道,但是也确实翻过一些书。以后每年可能还是要坚持读3-6本,但是我希望更多时间用于阅读书评以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在书籍挑选上。

时间,大部分空闲时间献给了微信和QQ。虽然整体而言,我基本戒掉了阅读公众号文章的习惯。但是对QQ看点里的搞笑视频依然毫无抵抗力。

其实真的还有很多想写的,包括在美国的一些见解和思考,但是真的好冷,脚都冻僵了。


海洋半岛·开福区·长沙·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