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机

昨天,与一位在澳洲期间认识的朋友聊了几句微信,在问及未来规划时回了很长一段:

我现在正处于写论文抑郁期,审视自己三年来的实验,设计不严谨,记录不完善,实验过程缺乏条理,写作过程又异常痛苦,我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做科研的素养。现在的期望就是熬完论文,反思一下自己博士的过程,再决定是不是要继续走这条路吧。目前觉得,自己缺乏想法,偶尔想到的点子也只是别人懒得做或遗落的,假以时日会有人更好更完整的做出来。所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也意义不大……总之是缺乏动力的一个状态,不知道这状态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前段时间跟一位西班牙籍同事聊天,她时刻强调自己正处在焦头烂额阶段:UC Davis的博士后合同马上到期,下家还没着落,失业落魄现在看是大概率事件。上月回国在家的时侯,感受到妹妹被孩子教育、房贷、生活开支等等压的毫无办法;在实验室期间,几位学弟学妹们为遥遥无期的研究生学位答辩而焦虑,更为就业迷雾那头的未来而感到危机四伏;爱人几乎天天都在担心回国后的工作问题。我自己在人际关系、事业与生活权衡以及小孩培养等方面高度紧张和不安的现状…。似乎常说的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已然变成了青年危机(quarter-life crisis)。

无聊的间隙,放狗搜了一下‘青年危机’,还真有这么个说法。根据维基百科,心理学上把青年危机定义为二三十岁青年人,因自己职业发展瓶颈、人际关系和财务状况紧张所导致的安全感缺失,自我价值怀疑和失望的特定时期。这倒也激起我对青年危机的兴趣,尤其是心理学治疗或者说预防方式的兴趣。中年危机并不是太可怕,毕竟下一站就是风烛残年。真正可怕的是青年危机的蔓延。查看了几个博客和几个知乎回复,似乎大家关心的都是现象,而对于治疗和预防极少提及。

自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习惯于把这种危机归因于社会制度和阶层固化。我不想谈这些客观原因,这里结合自己所经历聊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当然人际关系目前还没有多少思考,暂时不谈。人际关系以外的危机出现,根据维基定义无非几个原因:财务收入(工资)太低、自身技能难以驾驭风云变化的职场、缺乏伯乐。

财务的自由。关于这个问题有太多的文章甚至是培训课程。我自己对这些文章和课程不持意见,只是我个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基于职场能力。因此,本质上财务问题和职场瓶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职场驾驭能力。培养工匠能力尤其是市场稀缺的工匠能力可能是驾驭职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普通人工匠水平高低是保持职场优势和财务自由的关键。任何工作,只要到了专家层次,尤其是无法被替代的水平,别人忽视你的可能性就变成了小概率事件,职场瓶颈和财务状况也都将解开。工匠技能是要通过战绩来体现的,当然,培养任意一项精湛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刻意练习。在这个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迭出的当今和未来世界是没有所谓彼岸的,我们永远都在河里。因此,职场驾驭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提高自己对新事物敏锐度。往往这一点难度要比工匠能力培养大很多,而且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大部分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枭雄。这方面有很多著名的例子,比如BAT。

伯乐问题。这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伯乐需要自己去钓。然而推销自己其实是有难度的,吹泡泡一旦被识破付出的代价是毁灭性的。可能是学生年代‘被’接触俞敏洪、马云等的演讲人才较多,早期认为口才是推销自己的最重要方式。这两年关注了李笑来、李开复、陆一峰等等网络红人,慢慢地觉得在演讲资源有限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优质的写作可能比口才更重要。事实上,过去三年被自媒体带红而实现自己财富自由甚至是富豪梦想的人实在太多。

这里举一个道听途说听来的例子(我对鸡汤文真的无感),陈立飞2014年在香港读研期间开设了微信公众号Spenser。声称毕业后两年,靠写作年收入超过1000万。另一个,自己了解过的例子是李笑来2017年写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后,在得到APP上开了一个专栏,每位付费用户需要支付199元,目前的会员已经超过20万人,入账在这个专栏上就超过3000万元,而他还写了其它很多书,开了很多群。。。最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李笑来在虚拟币投资领域,形成极强的号召力,隐形的财富已经无法估量。

此外,我自己2018年6月开通自己博客之后,还发现写作这种输出性的活动,对于自己知识体系形成是有一些帮助的。当然,正如李笑来所写的那样,我毕竟还是韭菜,写写纯碎是为了今天和以后的自我娱乐。


Academy Lane, Davis,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