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我是无数次地表示,不喜欢微信的生态系统(或许生态链更符合实际?)。理由很简单,封闭和傲慢。封闭以便于审查是天朝这种特殊制度下最优的自保方式,傲慢是几乎所有垄断集团的通病,利用自身的优势,微信将两者均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想开公众号,先自己手持身份证拍个‘入狱照’;想插入外部链接是门都没有;甚至要提交身份证等个人私密级信息才可分享自己网页信息。

不喜欢归不喜欢,身在海外,只有微信可以维系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也就不得不用。事实上,我使用微信并不多,为了不打扰工作,我甚至关闭了微信的提醒功能;我也极少加好友,除非特殊情况。这一年用的相对多一些是因为下班后带娃时间激增所致。更可喜的是我家娃不知何时学会了撒娇技能,每隔几分钟就会到你跟前撒娇一翻,干不了工作,也只能陪着她和微信、QQ度过每晚。

看得多了,自然对于微信生态系统,尤其是朋友圈的人生百态了解更多。截至目前,我朋友圈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类:鸡汤励志、自恋狂言、秀优越感(恩爱)、广告微商、舔皇亲权贵、微信读书和英语学习。这与我定位的我的朋友圈是装逼神圈还是有点差别的。当然,这些无非是认识人生百态的窗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习惯,无可厚非。更何况更多的人需要通过其他东西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艰辛处境。

去年回国,跟人聊到某些人的朋友圈内容才猛然发现,原来我是被众多’好友‘单独屏蔽了的那个人。或许我装逼太多,亦或许我对他们朋友圈的评论带刺太多。这事以后我才认识到,世界的黑暗面可能比我想象的要深邃的多。装逼亦需要小心啊。


Wickson Hall, UC Davis,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