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病毒看科学家功成名就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数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针对这一病毒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尽管疫情已经发展到了全球民众恐慌的境地,作为开着武汉牌照车的自己已成过街老鼠,不仅不受待见还受到各类歧视。对于医学或微生物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学家多数内心更多的是憧憬与兴奋。一方面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终于到来;另一方面,因为这是一件将载入人类历史纪要的事件,包括NSC在内的各大顶级学术期刊都会对此病毒本身及其致病等方方面面都极其有兴趣,同时各大社会媒体也会投来更多的关注,一旦成功还可能被冠以抗战民族英雄。可以预见,与绝大多数历史事件一样,一小撮人将在尸骨的堆砌下实现功成名就。当然,即便是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毕竟,在平台差异越来越不显著的(当然差异还是有的)今天,敏锐的观察力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抓住机会的关键所在。看看事件发生的时间轴就不难理解了了。

从12月26号拿到样本,到第一篇同行评议且上线的论文于01月21号发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22号以后论文开始井喷(刚做完图发现又有4篇预印版发表),这竞争压力该有多大!想想我们很多学生,现成的数据和思路,这么短时间能否写出论文呢?

当然,科学论文必须是基于可重复的数据,必须有严谨的分析,这写要求也限制了论文发表的‘速度’。然而,科技论文另一层属性是有强烈的发表优先权,即谁先发表谁所有,这也是预印版平台发展的初衷。同样的工作的一旦有人发表了,即便是高大上的工作,多数情况也会就变得一文不值了,除非与发表的结果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写作技巧变得尤其重要,几乎是决定了论文发表的最核心因素)。因此,成功的科学家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掌握试验的进程、数据的可重复性及成果的时效性

年轻科研人员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除了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想想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从零开始发表论文,投入了多少时间),也需要掌握一些研究策略。比如,就像我在《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粗浅讨论的那样。

写着写着二胎宝宝开始躁动了。。。草草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