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国情研习班

前记

六月十五号,科发院的张老师给我办公室打电话,询问我愿不愿意去参加中国科协一个国情学习活动,她强调了下时间有点长,共5天。我翻了下自己的To-Do,活动期间是空白,遂答应了(事后发现还是忘了把米老师开题邀请标进To-Do了)。按要求简单填了个申请表反馈给了科发院的老师,就算是定了。

从十八号开始,陆续有中国科协及浙江工业大学的工作人员申请加微信好友,并被拉进两个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除了人数不一样,其功能差别何在的微信群。信息时代,有了群之后很多事情真是简单多了,从头到尾也就是科发院张老师一个电话!同一天中国科协及工大的老师均询问我行程信息,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没订票,遂在手机上购了票并把行程信息反馈给他们。

出发

虽然直线距离并不远,高铁时代其行程其实也不短。组委会要求19:00前赶到德清莫干山工大校区报到;从武汉到德清仅有一趟高铁,到达时间会稍晚于组委会要求的时间。我因此购买了在南京转车的高铁票,但尴尬的是中转时间仅有20分钟,其他车次时间都隔太长。以我在南京南的经历,站内中转其实不如出站后进站(2017的经历),还犹豫了好一会,但是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二十号上午十点从办公室出发,十点五十在汉口站进站,十一点一刻从汉口站遂高铁列车奔向南京南站。在高铁上,处理了几个邮件并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把笑笑论文修改完并反馈给她。合上电脑正想眯一会,广播提示列车马上到达南京南站。果然在南京南站时间很紧张,站内中转找不到口,询问站台工作人员建议出站后再进站更快。与武汉不一样,在南京南出站口必须要出示健康码,且出站口(地下)移动信号非常差,足足用了5分钟才终于打开了健康码,排队通过拥挤的出站口。狂奔上楼、安检、进站后奔向进站口。刚到进站口,刷完身份证广播播出了停止检票;快步走向了站台。

南京南到德清的高铁一个小时,本想干点工作,奈何上车后大汗淋漓,加上没吃午饭,平静下来感觉到有些疲惫,遂眯了一会。不知何时列车员叫醒我并提示马上到达德清站。这时接站工作人员的电话也打进来了。五分钟后,列车进入德清站,本以为就是个县级小站,看到站台熙熙攘攘的行人顿时意识到我对德清的认识可能太过肤浅了。下车后,站台人流非常大,上/下车的人非常多,以至于出站口的人也很多,同样地,车站出口检查非常严格,查过健康码还要刷身份证登记才放行。但天气真的非常舒服。出站后与接站人员会合,此时已有一位电子科大的老师在等候与我同车前往目的地。出站口交通相当拥挤,接站的车辆开到站口花了十几分钟。从德清站到莫干山工大校区其实很近,十几分钟的车程。到达工大校园后发现,里面人迹相对罕见(事后了解到,九月份才会完全启用该校区,目前还在搬迁准备中),也没有像多数大学那样配套有宾馆或交流中心。住宿是被安排在学生宿舍改造的招待所里,门口工作人员以娴熟的手法递给我学习资料和房卡。房间里面的条件还是挺好,组委会也准备了不少水果。因没吃午饭,早饭也只啃了半个馒头,肚子还是挺饿的,放下包之后就把房内摆放的水果给干完了。打开电脑工作了一小会,待群里提示可以吃晚饭之时迅速动身前往食堂。在食堂遇到了华科协和医院的孙医生,聊着聊着来的人就很多了。

破冰

吃饭太过于积极,饭后离组委会安排的破冰活动时间相距还蛮远。于是同餐桌的几位一起在校园走了走,提前了接近一个小时走到了体育馆。体育馆内设施十分现代,只是人气还不是很旺,也就三两个打乒乓球的。会场布置了不少游戏设施,感觉组委会还是想采用诸如击鼓传花之类的游戏。虽然大家来自信息、医学、机械、环境以及化工等完全不同的领域,大家三三两两地不自觉地聊着文章、基金、人才帽子评选(干科研的人啊,还真是到哪都是科研,完全不分专业领域)。

破冰活动按时举行,形式很简单:第一环节抽签分组后组内相互认识;第二环节每组设计组名和组徽,并派人简介说明;第三环节组内节击鼓传花,表演节目;第四环节飞镖比赛;第五环节产销连环运气球。可能毕竟还是年纪不轻,大家多数比较保守,基本上都是唱歌节目,以至于组委会准备的绕口令材料等都没用上。当然也有活跃的同志,比如有的组有司仪般口才的同志带着节奏上场,氛围就非常活跃。我自己也深深地感觉到,文艺才能的重要性。活动到将近十点才结束。虽然对小范围认识肯定有帮助,但是其实感觉这样活动的意义很有限。个人感觉远不如后面的学员报告效果好。

开班

开班仪式一般都是要写新闻的,也一般是组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早饭过后跟同餐桌的几位同志走到会场,途中遇到一群统一着白色衬衫的队伍正在湖边边走边聊,同行的一位同志说,这应该就是出席开班式的领导们。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拍照,这个安排其实挺高明的,不仅让领导们有灵活的离开时间安排,而且一大早也不至于太热。整个活动下来我都深深地佩服,国家队还真是不一样,整个活动每个环节都能把控的很好。时间因领导们参观校园图书馆稍有延迟,但延迟的时间是不显著的。

拍照后是领导讲话环节,各层级领导们分别讲话。总的而言,空话套话相对较少,基本上各自立场和表意非常明确。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于人才吸引政策解读方面可谓心思花的真不少。这些讲话都有新闻概括就不再复述。新闻链接

领导讲话后是王守东书记的动员讲话,虽说是动员,但其实就是简单介绍了下科协的组织方式和一些重点工作内容。可能因前面领导讲话有所超时,他讲话内容非常简单,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算是少有的主动缩短自己讲话时间来确保后续安排按计划进行的大领导。随后是第一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维岩主讲的“如何成为有担当的‘国之大者’”课。

院士讲话一般情况下都会比较宽松一些,他们的地位也决定了讲话内容不那么拘束。张院士的讲课主要围绕着他所从事的‘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展开。因所学物理知识太有限,一些细节性的专业内容其实听懂的不太多。他所讲的很多内容确实很有启迪性。

他提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系统在开展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之初的关于机构和成果归属问题的爱恨情仇,对于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很多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是高度依赖于主要领导的开明程度,他为此列举了两例。第一例是他介绍在核物理所大家公认的好领导也就只有邓稼先老先生一人,邓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高明的领导艺术,是因为他几乎只考虑手下工作人员的利益;第二例是关于氢弹爆炸试验前后,主管领导对科学家的无条件信任。此外,介绍道中国目前的管理系统的问题也很深刻。比如他认为目前要求领导干部既懂管理又懂专业,调动还很频繁是有违实事求是的做法;领导干部的思维已经从‘美国人能搞,我们能不能搞’转变为了‘美国人都搞不出来,你们凭什么搞的出来’,极大地牵制住了中国的引领世界科技的自信。据他介绍,事实上有一些领域,中国的实力已经开始超越西方世界,这种转变需要管理者思想上接受。当然还有一些,诸如对原子弹功能定位的战略眼光与国家发展论述;多数地方领导们其实不懂什么是人才,重视人才也仅仅是停留在嘴吧等等。

提问环节,有人提了一个怎么看待学而优则仕的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提醒,要辩证看待当领导后把团队成果打包给自己增色要谨慎,评审专家们也都不傻。

学员自我工作介绍

据科协工作人介绍,这个环节是今年第一次增加的特色环节。实事求是地讲,这活动比所谓破冰活动有用多了,对于不同成员之间的了解有极大帮助,也是了解科研‘国情’最有效的方法。学员们都是各个领域中相对较优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各个领域的主要工作方式和重要科学问题。只是组织方可能需要考虑把学员报告分不到不同的学习日较好,连续几十场,听着真有点累。

但是,这个环节其实问题也很多。比如按理说对于各个领域的精英们,报告时间把控能力应该要非常精准,但是超时现象很严重;报告内容参差不齐,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帽子人士们也就是秀一秀自己帽子,介绍自己科研工作甚至工作单位都非常敷衍,以至于提问环节有人直接说,反正也听不懂你的工作,我就想知道你那个工作单位是个什么单位?

大家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千奇百怪,又确实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重新认识自己和科研的过程。坦白地讲,其实也是我回国后在牛人们面前讲报告最自信的一次,因为我知道大家连大同行都不是(作物学有且仅有我一人在场),他们一定是抱着了解的心态在听。在分子生物学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作物学学科,我也就展示了从没有过的自信。

红船授课

作为党校的课程,很显然必然会有一些和党史有关的内容。本以为应该也有一些休息时间,没想到安排的十分紧凑,哪怕是上个厕所给的时间都非常紧凑和被安排。红船上介绍完,紧接着是嘉兴新建的党史展览馆。完整学习一大筹备和开展过程及中共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和重大事件。

午饭过后驱车赶回莫干山工大校区已经是下午三点,下车后直奔教室开始下午的分组讨论。讨论是小组形式开展。组委会已预先给出了讨论议题。讨论直到下午6点结束。个人以为,讨论的新意不是很足,也可能给的讨论话题确实太大,召集人也难以把控方向。

晚上小组内成员的县级科协朋友请我们小组所有学员一块喝了点杨梅酒,小组成员继续交流了一番。整体感觉餐桌上的交流还是要活跃和有效很多。

安吉党课

活动第三天上午是调研走访安吉余村。这也是所谓‘两山理论’发源地。本以为是户外活动为主,结果户外活动就是下车后从停车场走到会场那不到2公里的路程,中途还有一段是坐游览车。党课是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讲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党课设计还是非常有故事性,穿插着一些现实故事。总体感觉还是不错,听的过程中还给学生们发了几个图片,以为党课讲授的逻辑性和故事对于科研故事的组织是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学习过后已是12点多,在会场的食堂自助餐后,又被拉回了德清。对于余村建设有如此规模宏大、现代化水平极高的会场和观摩场所还是很震撼的。不得不佩服当地政府的时局敏锐性。

地理信息小镇

在德清终于见到了被多次介绍的地理信息小镇展馆。展馆所陈列的内容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宏大的多。应该是覆盖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所有应用场景。但是给的时间真的太少了,很多场景直接被忽略,比如我所关注的农业应用场景,连展示馆区域都没进去。即使这样,讲解员还一再被工作人员催促简单点,抓紧时间。大该看了下,从进门到出门也就是十二分钟到样子。

欧诗漫参观

走出地理信息小镇,两辆大巴车直奔欧诗漫。欧诗漫是德清著名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珍珠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副总简单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他们的产品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规模十分宏大,且已经采取了先对先进的物联网系统,对产品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进行了实时物联。当然也就是非常表面的看了看,因为一直在赶时间。

企业需求见面会

之所以在地理信息小镇和欧诗漫被催促着赶时间,是因为德清政府安排了企业见面会。即所谓的与企业对接。但是从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这个环节是整个国情学习中最虚和做作的一个环节。现实意义也确实不大,除了可以写个新闻。

院士之家

据介绍,为了吸引人才,浙江有非常多的院士之家等休闲场所。需求见面会后,在组委会的安排下,我们进入了一个高档田园风光园区。里面的风景和设施还真是高档,比我之前在西班牙去过的度假胜地舒服多了,也现代化太多。可惜停留的时间非常非常短,除去吃饭时间,也就是十来分钟,且还是傍晚时分。当晚组委会安排我们前往了工大杭州朝晖校区。安顿后,工大的几位老师安排了小范围夜宵聚会,有大谈特谈了科研生态,喝了点小酒,半夜胃烧的厉害。

阿里巴巴参观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之一,阿里巴巴的参观应该说被寄予相当高的期望。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终于到了阿里巴巴的展馆(注意是展馆)。在巨大的电子屏下多数人举起了手机,这个场景并不多见。然而很快,工作人员表示,因有些数据没有公开,正式的参观不能拍照。整个参观过程其实没有多少新的知识,都是在网上可以找到。虽然他们想展示自己的社会担当,但是其实都是些数字游戏。至少在我的视野范围,没有看出他们有多少担当,无非就是盯着大家口袋而已。当然作为一个企业赚钱实在是天经地义,甚至必须是第一要务。只是整个参观过程落差应该是比较大的。

未来科技城

阿里巴巴的参观性价比其实很低,路途不短,参观过程却非常短。随后便被拉到了未来科技城。在这里被安排了解未来科技城的规划、意图、发展历程、政策等众多信息,但是介绍过程中大家似乎兴趣不是很高,听的人比较少。讲解的过程中发现,数字被玩的/包装的太过明显,有虚胖的嫌疑。讲解过后被安排到入驻的公司体验,本人所在的组被安排去了AR体验馆。虽然看似高大上,但是其实还是停留在极少数的特殊应用场景。整体而言,在杭州的体验不如在德清的有特色。

院士报告与结业

下午先是胡春宏院士的报告。胡院士也是从自己从事的大江大河治理工作开始,介绍中国在这方面的重大进展及背后的故事。胡院士的报告非常接地气,很多问题也确实点破了重大科学工程背后的人情世故、政治考量等众多方面。他的报告,尤其以三门峡到三峡水电站的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大事为例,谈到科技工程不能脱离实际需求和工程设计需要多方论证,尤其是是各方立场不同时。同时聊到自己的重大突破都是在钱少的项目中实现的,而非钱多的大工程。

结业典礼因定了4点多去金华的高铁票而没有参加。

金华之旅

金华之旅并不是此次活动的规划项目。只是在去之前和在浙江师范大学工作的老同学章薇提到过这个行程。同学所在学院的杨冬梅老师与我在研究方向上有部分重叠,算是小同行之一。他们遂邀请我去做个报告交流下,便有了这个行程安排。

从会场到杭州东是组委会安排的车,同行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一位老师。路上稍微聊了聊一些关于此次活动及科研问题。了解了下他们领域的目前的行情,尤其是基金项目方面的情况。

从杭州东到金华一个小时的旅行,人也确实蛮累,小憩了一会就到了。下车后,章同学、杨老师以及杨老师爱人彭老师都已等候在出站口。过了安检后,一同前往浙师的国际交流中心,办了入住手续后,便是晚饭时间。他们特别热情的款待了,期间我同学的爱人也来了。就餐期间,同学给我叫了个顺风车,前往距离金华市区约40公里的县城看望我爱人的姑姑一家。

根据高德地图的推荐,行程应该在半小时以内,所以八点出发。然而这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次行程,司机非常坑,沿途各种绕,各种接单,就是不按约定的路线走。走了一个小时,离目的地甚至距离更远了。终于我爆发了,在兰溪县城与司机矛盾公开化,然后强行下车,打了个的士前往目的地。在浪费了一个小时后,又花了一个小时才到目的地(从兰溪县城过去,因修路交通状况非常不好)。到达目的地时间已经很晚了,于是跟送我的的士司机约定送我返程。在与姑父姑妈聊了约40分钟左右,启程返程,到达入住的浙师宾馆已经是午夜将近一点。

第二天早上,在杨老师和同学的陪同下,参观了浙师的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与同学实验室的PI张老师、以及杨老师团队的Melvin T. Tyree聊了一会。与2017年在UC Davis见面时相比,Melvin人老了太多了,但是精神状态依然很好。随后是学术报告,厚着脸皮把在长大的PPT翻出来炒一炒,当然也还是更新了一点点。时间控制的相对还可以,50分钟。随后与现场的老师同学做了一些交流。

午饭途中遇Melvin聊了聊科研,也郑重邀请他来武汉看看。就餐期间,大家依然大量聊了科研,吐槽了下当下的考评体系等等,交流的非常充分。只是忘了跟他们拍个照片了。

饭后同学夫妇带我去看了金华很有名气的双龙洞。夫妇俩特别热情,虽然挺着大肚子(已是八月怀胎),但坚持陪我逛了双龙洞,里面的台阶非常陡峭。因时间很紧,只游览了约八分之一的区域就急匆匆赶往高铁站。

返程高铁上,完成了黄显虹稿件的接受后修订和文件上传。打开Markdown继续本次旅途的回顾及思考之旅。不久便看到了群里科协陈老师提醒提交本次活动的问卷调查,同时要求每位学员提交总结报告。

晚上八点多,高铁驶入武汉站,九点多一点顺利回到华农家中。为期一周的浙江之旅算是画了句话。回想及思考博文却还在整理中。

心得与体会

从活动组织的角度,全程基本没有出现纰漏。一方面可能是国家队的优势,顶着国家队的名号,地方重视程度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必然是工作人员的周到准备和调度能力。活动组织的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

活动对于增进科研人员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学科融合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会后有至少两位老师希望进一步了解甚至合作开展一些以项目研究。但是似乎对科研国情理解的帮助很有限,涉及到的国情调研的似乎也只有两个企业、地理信息小镇以及未来科技城的走访,都是走马观花,更不可能真正涉及宏观政策和局势了解。这种国情研修可能还是需要真正的国情研究专家从多维度授课较好。

通过这样的活动,也确实感受到了,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之迅速,尤其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行各业的此起彼伏式的存亡更替。这些在参观阿里巴巴时尤其明显。

另一方面,对于人才的所谓标定越发模糊。各个地方都在强调所谓重视人才,但是似乎每个地方对人才的定义完全不同。对于多数地方政府,人才是带来经济效益、资源富集效应及政策获取优势的那么些人;这在高校虽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希望带来资源富集效益。对于某些部门似乎仅仅是为了获得重视人才的名号?

建议

根据科协的要求,要适当提一些建议,以便改进后期活动。我想既然是提了,一并也放入博客吧。我大体觉得可以有改进的地方:

A 建议科协工作人员的照片也放到学员手册上,事实上科协的工作人员付出非常多,放个照片着实应该。此外,照片也能解决学员对科协工作人员都难对上号的问题(返程时候同车的老师甚至还不认识科协的几位工作人员)。

B 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可能在自身业务水平方面层次相对已经较高,且一般已有相对较高的学术地位,未来要成为真正意义的‘领军人才’,可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团队建设与管理问题。因此建议未来类似的活动,多涉及科研团队建设,管理方面的内容。

C 增加科协介绍板块,其实这也是科协自我宣传的机会。总体而言,科协因其协会性质,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的了解比较有限,远不如对科技部、基金为这样的部门工作模式的了解。

D 活动参观走访的企业、园区及政府部门相对较多,参加者相对而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广且均是各领域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员。因此,另一个理性主义的建议是:类似的活动过程中,科协结合当下重大科研国情问题,在咨询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基础上,提前安排国情相关调研课题(选拔学员时,依据需要选拔相关学员组成课题组),科协提根据课题组方案需求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学习结束后,应该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供国家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部门参考。这样对于活动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具体安排过程,这样的课题不宜过多,一项足矣。以项目调研为主线,课题组成员开展国情调研,其他人员(绝大多数)以学习为主。当然这个要实施,对科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后记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科协提供这样的机会参加这么一次高级别的活动。对我而言,学习到的确实很多,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在和不同领域科学家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不同领域共有的巨大压力和使命感。对于自己今后发展肯定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其次,这样的活动,也让我有机会在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了解他们的产业现状和人才政策,为今后学生培养提供很好的参考系。有机会还是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注:本文起稿于6月20日,完稿于6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