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

下班回家途中,教研室主任在微信上发来一张截图。缩略图的“后50%”字样映入眼帘,心头一紧,迅速点开。是一年一度的学生评教成绩,学生评分4.8953,全院排名87名,位列学院后50%。紧接着,主任发来一段文字,带着些许安慰气息。

这是入职以来评教的最低谷,也是连续第四年排名后退,与入职时的落差极大。我给主任回复:“或许我确实没有其他老师的教学能力强,但似乎我也确实尽我最大的努力对待教学了。这个结果有点失落,更多的是迷茫和不知所措。” 到家后迅速进入教务系统查看了评教的数据,所有评教学生在每一个评价指标的给分都在4分以上(总分5分)。其中得分最低是“鼓励独立思考,提供学习资料,鼓励专业性阅读”一项,学生评分4.71,其次是“学习氛围良好”,学生评分4.81。有意思的是,评分最高的竟然是“启发了思考、智慧”。

随即查看了学生们给的评语中,有一条是非常中肯的点评意见:

  • 老师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有风格是一件好事,我很喜欢有自己想法的老师。但是就我的体验来看,老师在讲课时的语速可以适当慢一点,PPT有时会有错别字,部分条理感觉有点混乱,反过来复习时有点分不清大小点,相信老师以后会越来越好。

因之前课程被取消,临时接任《植物生理学》,确实很多可能并没有做到充分思考和精心组织。对于这个评语,我觉得他/她评价是很中肯的,应该是一位认真听课的学生所写,而且这是所有评语中最长的一条。对待这样的意见,我一定是需要重视和改进的。我也决定将这句话打印出来,在下一年的准备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一颗酸葡萄:随着所谓重视教学“运动”的开展,学生们对老师们的教学评分成了近乎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各类评价中都被赋予极高的分值。也因此,不可避免地让有晋升需求的老师们开始将社会风气带入课堂。一位本科生找我聊天时,点名道姓地告诉我,一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明确表示学生们的评教分数与学生最后得分直接挂钩。老师们也发现,除了上好课,还需要学会讨好学生,因为0.001分的评分差异(某个学生的一念之差)就可能让排名后退上十名。当然,其实大家都清楚课堂人数、学生所在年级、所上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程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们和教师的体验。确实也很难得到公平的评价方法。下一年的课堂预计会继续超过100人,于我仍然很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