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其实挺累

不知从何时起,集中学习或培训的通知变得频繁起来。作为一名专注于自己业务的普通员工,并无行政职务,参加学习确实有点与身份不符。因此过去几年,对于这类外出学习,我多是拒绝。今年,在婉拒了三次之后,第四次通知的时候,同时也通知了单位,单位当然也清楚他们意图,遂帮我调课,破掉我的借口。就这样,我坐进了全封闭式教室。这段经历并非抱怨安排,而是重新体验了一把‘学生’之后,深刻体会到,听课对我上了年纪的我早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可以说,很辛苦。

首先是身体发出的‘抗议’。习惯了在办公室里时不时起身活动、调整姿势,突然被‘钉’在椅子上连续两个多小时,简直是一种酷刑。培训教室的座位空间狭窄,双腿几乎无法舒展。不用多久,腰部便开始发出‘警报’,从最初的隐隐作痛到后来的酸胀难忍,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上面。即便是下课后站起来活动,那迟滞的、带着痛感的步伐也在提醒我,‘久坐模式’对身体的负担远超想象。所以,真的是身累的很。

其次,是精神层面的‘挣扎’。教室规定不能带手机,这对于我们这些早已习惯了信息即时触达、多线程工作生活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强制戒断’。尽管理智上知道这是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但长期依赖手机形成的习惯性动作和心理依赖,却难以轻易克服。耳朵听着台上老师的讲解,心里却总像有只小猫在挠,忍不住想去摸一下口袋——那个空空如也的口袋。

最后,是认知上的‘生疏感’。离开校园多年,习惯了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对于这种单向、高密度的知识灌输模式,大脑似乎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老师的讲解往往信息量大、节奏快,而我那早已生疏的笔记技能,根本无法及时捕捉和消化所有要点。更重要的是,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对如今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的我来说,其实也是不容易。这种‘跟不上趟’的感觉,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学生时代的挫败感。

而作为一个平时站在讲台上的人,这次‘角色互换’最大的收获,也许是让我找到了在看到学生不听课时自我安慰的理由:上课其实挺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