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

最后一天下午上完课,急匆匆赶回老家。在途中遭遇开车以来首次交通事故(被追尾)所引起的感冒等连锁效应,加上带两娃确实事多,年终祭文被一再耽搁。回到学校后,利用晚上一点可怜的时间完成这个祭文。2020年的主题是‘爬坑’。

新年伊始,子出生,取名溢乔,与女钰乔完成了一个‘好’字。两孩的出生日期选择让我很诧异,女儿大年初一生,儿子竟然选择了大年初二出生!很后悔当初没给女儿取个初一的名字,这样老二可以顺理成章地取名初二了。两孩子整体而言,表现非常不错。女儿虽然只有两岁,已基本能独立完成自己生活事务。对于知识的接纳能力更是让我诧异,尽管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培优,她已经从电视里学会了很多知识,时不时冒出来的话让我和家人都相当震惊。儿子明显没有女儿当初好带,首先是非常粘人,总需人抱,即使是吃饭都不能放手;其次是睡觉极其浅,风吹草动就醒。这一年,带着两孩子的生活不算辛苦,主要得益于母亲的倾力相助。一个人带着两孩子还担负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做卫生等等。家庭依然以我日常调侃为主线,各项生活指标在波动中前进。今年另一件家庭要事是赶在最后一个月,终于把房子的商代转成了公积金,希望这一转能把我从月月负拉回到月月光,甚至是有盈余吧。

目前的工作可以区分为多个板块,大体由教学+科研+公共服务三大块组成。教学上,本年度上半学期只上了一次拼盘课,下半学期给新开本科专业上了新课《植物生理生化》及其实验课(独立课程)。课程准备下来,非常艰辛,自我感觉很一般,但是学生评教结果很靠前,关于这个课程还专门写了个还算完整的总结。除了这个课以外,还参与了研究生课程讲授,但是总体感觉非常差劲。尽管自认为自己课件准备还算系统和前沿,学生们多数对于知识本身毫无兴趣,尤其以专硕最为离谱。当然,于我,能完整地完成了一轮教学任务是个人成长的一大步。对教学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接下来的日子应该会开始思考这个系统的相关问题。

终于带上了‘标签人才’的帽子:拿下了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基金。尽管上一年陪跑了,但是这个过程依然异常艰辛。当然,这个事情能成,最底层的原因还是团队领导彭老师的大力支持。从本子撰写开始,到最后的答辩报告。彭老师几乎逐字修改每一个版本,疫情期间,原本几乎从不出门的他,为了听听预答辩评委们的意见还是亲临现场。我估摸着比他自己的人才项目投入的时间还要多。说感激,其实我做什么都难以鸣谢,只希望不负他望,能够借助这个项目让自己科研有长足发展吧。面上项目还是挂了,以至于下一年直接停一年申请。论文发表方面,得益于疫情在家隔离的三个月,完成了三个稿子的撰写和投稿,其中已经接受一个,另两个处于修改阶段,其中一个六月份收到的初审意见,至今没有修回;另一个修回已经三个月有余,至今了无音讯。然而,学生论文方面‘惨淡’都无法形容,全年无稿;甚至是无数据可写,着实很无奈。学生们普遍很努力,然而,普遍缺乏对科研或者说对科学问题本身深入的思考。一个很让我担忧的问题是,多数学生希望让我替她们思考。而我希望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更深入和更宏观的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我已经能思考到的那点范围。疫情的原因,今年参加的学术会议比较少,全年做了四次学术报告,其中华农本校的会议占一半。

继续参与到《狮山有约》,接待多少学生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一茬接一茬地来。新生对于专业的迷茫以及对于未来的天真充斥着整个接待过程。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我也做了一些前期的分析和总结,并且形成了相关的博文(《与新生聊大学生活》以及《与‘老生’谈未来》)。然而,因我比较真实地说了某些话,被教育:要注意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言语问题,要以引导学生学农、爱农思想为主。当然,我依然觉得真实和全貌才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价值观比较重要的东西。介于此,下一年还是尽量少参与这类活动为好。事后其实收到过很多留言信息,一个最普遍的评价就是‘不一样’:“ …。老师,我今天听您讲您的经历,跟我以前听过的所有老师的都不一样,您讲的就是那种就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那种,没有那种藏着掖着,就很真实,而不是那种讲乱七八糟什么发表论文搞科研多nb的事情,yysy我觉得您确实是我上大学以来遇到的第一个特别难得的老师。【更多学生评语】 ”另外,所带的班级开始要进入分流阶段。与班级同学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尽管进入大学一年有余,依然强烈地感觉到迷茫者居多,有些人有自己的目标,但是缺乏必要的全局思考和策略分析,尤其是极少有人注意培养自己的专注和积累个性品牌。因为这些问题和典型实例,我其实有想过写一本关于大学生规划的书(又给自己挖坑!),不过预计很难完成。

课题组得以进一步扩充,新进研究生4人,本科生2人。其中两位本科生成绩还非常优秀(年级前十),算是一点小意外。虽然,并没有结实新的朋友,喝酒的次数可能是创纪录的高,几乎成了四季红的常客(平均估计每月超过1次?当然主要是三综的几位同事)。喝酒这事称不上好与坏,但是对于释放个人情绪还是有帮助,可能依然会继续。然而,另一件很让人担心的事情是,我并不那么被身边同事所接受,问题的根源在于我还是没有深谙中国式人际关系的要领。

这一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认真思考或反思:

  • 课题组团队文化建设不够上档次,活动依然以食物驱动为主;组会、文献追踪等诸多事物均没有很好地坚持,出现虎头蛇尾。
  • 时间管理急需优化,时间管理能力没有适应好角色转换。
  • 学生对于学术论文阅读存在非常大问题,效率低下不说,正确理解都有很大问题。
  • 博客更新频率下滑到接近关闭,课题组的公众号也几乎没有更新。这些都是不好的兆头,一件事情如果一开始没有集中火力拿下,越往后越不容易有起色。
  • 好几位十分优秀的欧美博士后申请者最终放弃来我课题组(或许疫情是主要原因?)。
  • 合作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很多都是寄希望于我来帮扶。要促进课题组长远发展,必须要着力培养1+1 > 4 式的合作,当然,这要迈出的第一步是证明自己的实力。
  • 对于小孩教育还没有过了解和思考。
  • 这一年,虽然没啥钱,也确实没有阅读过理财和经济相关书籍。其实除了生理生化教材,读什么书都不多!